222988540 l
Cybernetic androids working in a supermarket -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placing humans concept - Generative AI

我眼中的 AI 機器人黃金十年:從魏哲家的一句話談起

我眼中的 AI 機器人黃金十年:從魏哲家的一句話談起

222988540 l 1285x770

文/高潞以用(前立法委員、能源轉型政策推動者)

魏哲家的提醒:十倍於電動車的產業機會

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說:「機器人商機勝電動車十倍,未來自己也會用到。」這不只是市場數字的比較,而是提醒我們,機器人已經從概念走向現實,而且會深刻影響產業與生活。我認為機器人為什麼可能比電動車更大,有三個原因:

第一,應用面更廣,不只交通運輸,還能進入製造、物流、安防、農業、醫療照護甚至家庭,市場深度與廣度都更大;

第二,技術融合加速,AI、感測器、5G、邊緣運算、能源管理等快速整合到機器人上,讓它們更靈活、更聰明、更便宜;

第三,供應鏈仍有空間,電動車的供應鏈已被幾個巨頭鎖住,但機器人領域仍是一片群雄並立的新戰場,這意味著市場還沒有被少數大企業壟斷,規則和格局都在形成中,正是新進者可以切入、搶占市場與建立品牌的最佳時機。

機器人-缺工壓力下的關鍵解方

近年來,台灣各行各業普遍面臨人力短缺,從工廠產線、物流配送,到建築工地、餐飲服務與安防管理,缺工壓力持續升高。AI 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正好能填補這個人力缺口,成為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。然而,實際導入在國內並不普遍,主要受限於幾項因素:採購與導入成本高昂、缺乏針對產業需求的客製化應用與 AI 軟體開發支援、與企業現有資訊系統的整合困難,以及後續維護與擴充費用不低。換言之,即使 AI 機器人具備緩解缺工的潛力,但若價格、技術與系統整合等瓶頸不突破,其推廣與落地速度仍將受到限制。

222988540 l
AI 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正好能填補人力缺口,成為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。圖/翻拍自工研院

紅色供應鏈轉單與中國企業來台的新商機

在中美科技戰、關稅政策不穩的背景下,紅色供應鏈正面臨外單流失壓力。美國與歐洲品牌為了降低風險,開始將 AI 與自動化硬體製造移出中國,尋找更安全、合規的地點。同時,我也觀察到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,部分中國企業也可能因關稅、地緣政治與出口壁壘,選擇就近到台灣找代工,利用台灣的製造形象與部分自由貿易優勢避開「中國製造」標籤。對台灣業者來說,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,未來的台灣製造可能同時接到國際 AI 品牌與中國品牌的訂單,關鍵在於誰能提供更快、更穩、更安全的製造與整合能力。

台灣新勢力浮現

近年來,台灣的新勢力已經浮現。例如正崴集團旗下的星科專注 AI 安防與巡檢平台,能整合多種設備並以 SaaS 加硬體租賃快速擴張;鈺創是工業級 AI邊緣運算平台的領先廠商,熟悉國際 AMR 與自動化市場;所羅門在 AI 3D 視覺與工業檢測領域成熟,若與移動平台結合將更有競爭力——無獨有偶,這三家近年都曾發表過 AI 機器狗相關應用或概念產品,顯示國內業者已積極佈局智慧移動與自主巡檢領域。

AI 基本法初審通過,產業治理迎來關鍵時刻

8 月 4 日,立法院完成《人工智慧基本法》委員會初審,雖然只是第一步,但象徵台灣在 AI 產業治理上邁出重要一步。行政院版本至今尚未正式提出,目前主要依據 14 個立委版本彙整審議,且多數條文仍保留待協商。

法案重點聚焦於七大原則(永續性、人類自主、隱私保護、安全性、透明可解釋性、公平性、可問責性)與四大推動方向(創新與人才培育、風險管理、權益保障與資料治理、法規調適)。

爭議焦點則包括:法律定位(究竟是框架性基本法,還是具體作用法)、規範與罰則的強度,以及是否應更完整地納入弱勢與公共利益保障條文。未來如何在促進創新與管理風險之間取得平衡,將決定台灣 AI 產業的發展高度。在國際供應鏈重組的背景下,台灣不僅有機會承接國際訂單與中國轉單,甚至可在亞太建立 AI 研發與製造樞紐。因此,除了 AI 基本法,政府在 AI、智慧機械、國防自主計畫等資源應更集中,形成統合戰略。我建議至少應成立「台灣機器人國家隊」、率先在公共場域導入本土 AI 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、設立國際市場對接平台,並針對紅色供應鏈轉單制定產業安全規範。

AI 基本法的初審只是起點,接下來還有漫長的協商與修正。趨勢已經非常明確,這是國際競爭的關鍵時刻。期盼行政院能盡快提出完整版本,立法院加速審議,讓台灣在 AI 治理與產業發展上不落人後,為下一個黃金十年奠定穩固基礎,真正為 AI 產業謀求長遠福祉。

517019650 23961367503472218 5794375311061028953 n
高潞以用表示,AI 基本法的初審只是起點,接下來還有漫長的協商與修正。圖/翻拍自高潞以用臉書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