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&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】10月16日至20日登場的「臺北時裝週SS26」以「Fashion, Action!」為題,並非僅僅是一場服裝展示,而是一齣將戲劇語彙與時尚語言並置的文化盛會。當戲劇的敘事碰觸布料的流動,臺灣近年的戲劇熱潮與設計師的美學創作在此交疊,勾勒出台灣時尚產業的嶄新姿態。展期活動涵蓋開幕秀、品牌秀、「臺灣色感」時尚策展、國際買主採購洽談會,以及新銳設計新人獎與精選店企劃。整體架構宛如一場從舞台延伸至生活的交響樂,讓時尚不再是遙遠的伸展台,而是日常與文化共鳴的有機體。在展前記者會上,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、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研究員陳姵晴、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視察吳淑華,以及藝人邵雨薇、連晨翔與多位參展設計師,共同出席。這場聚會不只是活動揭幕的儀式,更像是一個時代對時尚角色的重新書寫。
王時思直言,本屆臺北時裝週首次與金鐘獎入圍戲劇合作,「期盼未來不論是入圍金鐘獎、金馬獎或金曲獎的明星,除了選擇國外設計師的衣服外,也有機會穿上國內設計師的服裝走上紅毯與頒獎台,展現臺灣的設計力量。」這番話不僅為設計師打開舞台,也為臺灣時尚與國際影視紅毯建立一條通路。她並進一步提出「時尚三箭」的藍圖:第一箭是文化,讓文學、漫畫、繪本、戲劇與電影的內容轉化為時尚的底蘊;第二箭是工藝,強調工藝細節成就服裝的精緻美感;第三箭則是永續,讓時尚在全球環境議題中扮演推進角色,而非消耗者。這三支箭,指向的是一個健全、壯大且具備文化韌性的時尚生態系。記者會上也特別宣布,本屆靜態展將移師來自大阪「We TAIWAN」的展品──「2024年國家工藝成就獎」得主陳景林的染織作品。作品透過天然染料的色彩語彙,將生活與時尚緊密聯繫。這是一種來自工藝的回聲,提醒觀者時尚並非只是光鮮亮麗的展示,它同樣扎根於生活、自然與文化。
活動特別邀請時尚天后邵雨薇拍攝主視覺與宣傳影片,她以鮮明氣質承接戲劇與時尚的跨界精神,為活動定下文化調性。曾在臺劇《拜六禮拜》中展現演技的連晨翔,則將在開幕秀親自走上伸展台,為本屆時裝週注入明星魅力。兩位戲劇代表的加入,不僅象徵戲劇與時尚的跨界融合,也讓臺北時裝週展現「戲劇成衣,時尚有魂」的文化維度。
若說前奏是政策與產業的勾勒,那麼開幕秀則是文化能量最直接的表現。六位設計師攜手六部人氣臺劇,共同創作戲劇與服裝的交織篇章。DYCTEAM ×《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》,WEAVISM織本主義 ×《人生清理員》,Dleet ×《今夜一起為愛鼓掌》,NIKI YEH ×《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》,oqLiq ×《我們與惡的距離II》及RAY CHU ×《拜六禮拜》,這些組合既是戲劇情感的再詮釋,也是服裝語彙的延伸,透過設計師的想像力,將角色的內心世界轉譯為線條與布料。值得一提的是,開幕秀當天還將舉辦民眾專場,開放給一般觀眾報名參與。這種開放性的設計,讓時尚不再專屬於專業場域,而能與社會大眾共同呼吸。
本季時裝週共有11場品牌秀,陣容跨越新銳與經典:包括首次參與的01 WOOMIN,新銳品牌HANSEN ATELIER、HORSE LAI、INMORIES、WEITZUYUAN,以及Daniel Wong、INFDARK、Jenn Lee、Story Wear、Yentity等熟悉面孔,更有迎接40週年的CHARINYEH。這些品牌橫跨極簡、永續、文化混融等風格,展現臺灣設計的廣度與深度。同時,在松山文創園區3號倉庫,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、華麗邏輯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林昆穎擔任策展人,推出《臺灣色感》策展。展覽延續大阪「We TAIWAN」的成果,帶回由陳景林與馬毓秀以天然染料萃取色素的「光織自然」系列,並加入六位設計師從戲劇取材的跨界作品。更規劃互動式的色彩鑑定與雄獅文具設計的DIY調色機,觀眾可在展場中尋找屬於自己的「臺灣色」,將體驗化為自我詮釋。
從文化部提出的「時尚三箭」到戲劇與設計的跨界合作,臺北時裝週不只是單一產業的展示,而是對臺灣文化力的一次集體辯證。當工藝的底蘊、文化的敘事與永續的理念交織,臺灣時尚產業逐步展現了全球競爭力。金鐘獎的戲劇氛圍與時尚舞台的結合,為設計師帶來曝光,也為臺灣時尚爭取更多能見度。這樣的結盟將可能改變紅毯上的話語權:從選擇國際大牌,到自信地穿上臺灣設計。時尚的意義,在這裡被重新定義:它既是文化的舞台,也是生活的詩句。未來的臺北時裝週,將不只是展示潮流,而是讓臺灣在世界舞台上,以文化自信和設計力量發聲。
.
「戲劇給了故事,設計給了形體,臺北時裝週則讓它們化為一種時代的表情。」
..
( EDN – 東方數位新聞- EastDigitalNews – www.eastdigitalnews.com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