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品傳媒娛樂時尚中心總編 &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】在當代藝術的熱鬧市場裡,人人都在搶著談未來:AI 如何接管人類、數位資本怎麼再殖民世界。然而,來自英國的藝術家 Felix Treadwell,卻偏偏反其道而行,把觀眾拉回到一個更久遠的時間——恐龍的幻影。於是,一個看似「史前」的題材,竟然在台北被轉化為一場極當代的自白。這次名為《Terrene Spirits》的展覽,並不是古生物博物館的延伸,也不是科學繪本的補課。它更像是一場關於「錯誤」的禮讚。因為 Treadwell 清楚知道,人類集體記憶裡最頑固的,往往並非正確的知識,而是錯誤的影像。20 世紀初,美國自然史博物館曾把暴龍骨架以直立姿態展出,尾巴筆直垂地。這個姿勢,雖然在今日看來荒謬,卻深深植入了一整代人的視覺記憶。塑膠模型、兒童書籍、低格動畫,全都沿用了這個「錯誤的暴龍」。科學推翻了它,美學卻留存了它。寶石協會理事長張木坤
Treadwell 並沒有想要替科學正名,他更像是一位視覺考古學家,把這些過時、荒謬、卻充滿感情能量的符號重新召喚到畫布上。於是,我們看到一隻又一隻彷彿從霧裡走出的恐龍,帶著模糊的輪廓、朦朧的色澤,像是童年夢境裡尚未褪色的角色。這些「錯誤」,在他筆下,不再是需要修正的謬誤,而是文化記憶裡的地層,活生生地提醒我們:人類從來都活在想像的殘影中。錯誤,本來是人類最忌諱的字眼,尤其在科學語境裡。但 Treadwell 反轉了這個概念:錯誤並不是污點,而是一種永遠無法剝離的真實。它像青春時期的戀愛,笨拙、荒唐、令人難堪,卻偏偏成為最難以忘懷的故事。這也是他作品的真正隱喻。觀眾在畫布前凝視那些「不正確的恐龍」,其實是在凝視自己被時代塑形的記憶。當我們笑著說:「原來恐龍不是這樣的啊!」同時也應該苦笑:我們的青春、我們的自我認知,不也充滿了這樣的錯誤,卻構築了最堅固的自我?
寶石協會理事長張木坤感性表示:「每一幅畫作都像是一顆經過時間雕琢的寶石,柔和的光影中流動著記憶與想像的脈動。Felix 以童年與史前記憶的交疊,打造出既陌生又熟悉的視覺世界,讓我深刻感受到藝術與情感之間的微妙連結。」他進一步補充:「觀賞過程中,我彷彿看見每一個被遺忘的瞬間、每一段模糊的記憶,都在畫布上重新被喚醒。這種細膩又富有哲思的創作手法,不只是視覺的享受,更是心靈的洗禮。藝術家的用心提醒我們,真正的美,存在於細節與想像的交界,值得每個人細細品味。」「那份既熟悉又陌生的魔幻感受,提醒我們:無論歲月如何流轉,心底的童真總能在藝術裡找到自己的棲息之地。」
熟悉 Treadwell 的人,對他的角色 Feelo 並不陌生。那個可愛卻茫然的小人,承載了藝術家對青春的反思,也是一個世代的鏡子。而在《Terrene Spirits》中,Feelo 退居幕後,恐龍成了新的主角。然而,恐龍並非真正的轉移主題,它只是另一種化身。Feelo 代表的是「個體的尷尬」,恐龍則象徵「集體的誤解」。一個來自自我內心,一個源於群體記憶,卻都同樣處在「模糊」的狀態裡。這種模糊感,恰恰是 Treadwell 最迷人的地方:他從不給予答案,而是讓觀者在錯誤與懷舊中自行摸索。
Treadwell 的作品曾走過倫敦、紐約、洛杉磯,如今來到台北。恐龍題材看似普世,但當它出現在台灣,卻意外與這座城市產生某種隱喻上的呼應。台北正是一個「錯誤記憶的博物館」:日治的街屋、美式的廣告牌、KTV 式的霓虹,一層層錯置堆疊,卻共同構築了台灣人對自身歷史的理解。因此,《Terrene Spirits》不僅是一場英國藝術家的個展,更像是一面借來的鏡子。它照見的不只是恐龍的錯誤身影,也反射出台灣人熟悉的文化裂縫:我們擁抱過錯誤的歷史敘事,卻從未真正丟棄它們。
Felix Treadwell 的畫,柔和卻尖銳。它在表面上是粉彩的、可愛的、幾乎療癒的,但背後隱藏的問題卻是殘酷的:錯誤與真實,究竟誰才更能定義我們的時代?當代藝術市場往往追逐「正確」的語言——政治正確的宣言、數位正確的未來圖景。然而 Treadwell 的《Terrene Spirits》卻提醒我們,也許最誠實的語言,往往來自那些被科學拋棄、卻牢牢黏附在我們潛意識裡的殘影。在展場裡,那些恐龍彷彿變成「地靈之獸」,牠們不再只是史前的遺骸,而是當代文化的幽靈,徘徊在記憶與想像的交界。
.
Treadwell 用畫筆告訴我們:錯誤,才是人類最頑固的真相。
或許,
這才是當代最真實的恐龍學。
..
( EDN – 東方數位新聞- EastDigitalNews – www.eastdigitalnews.com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