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】如果當代藝術是一場交響樂,那麼2025年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上,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帶來的,無疑是一曲古典與現代交織的四重奏。他們在A04展位端出一系列強勁而細膩的作品,從雕塑到油畫,從形體結構到精神維度,緩緩勾勒出一場關於東方感性、抽象思維與生命美學的藝術對話。這場視覺與思想的盛宴,由四位各自成風、風格殊異的藝術家共同譜寫:霍剛、李光裕、宋曉明與陳承衛。而博覽會的公共展區,更特別設置李光裕的裝置大作《鬥牛劇場》,不只是雕塑,還是一場無台詞的戲劇演出,劇場與觀者,在此形成若即若離的張力。
若雕塑也能上演歌劇,那麼李光裕的《鬥牛劇場》無疑是華麗首演。他以一貫鏤空的片狀造形、流動卻堅硬的線條,在空間中「建構一種不可言喻的氣場」。這位雕塑詩人,曾在今年香港亞洲協會藝術中心舉辦個展,引來各方矚目。如今,他的戲劇語彙搬上台北南港的白牆與地板之上,在光影與空間的夾縫間低語。李光裕的作品,像極了一場儀式,卻又無須神職人員。觀者站立其中,像是走進一場剛開始便已落幕的表演,每一個角度都訴說著「形」與「空」的哲學辯證。93歲的高齡,別人早已退隱、賞鳥、晨運。但霍剛,仍像個玩心未泯的藝術頑童,在畫布上不斷挑戰幾何與色彩的極限。他自稱:「天馬行空、無中生有、莫名其妙、妙不可言。」這些聽來像是江湖術語的創作信條,實則構築了華人抽象藝術獨有的語法。今年,他在香港畢打街的黃金地段舉辦個展,新作接續發表。這次來到台北當代,他再度拋出幾件全球首次公開的全新系列作品,每一幅畫如同宇宙縮影,看似簡約的結構中藏著無限的流動與對話。在資訊與影像爆炸的時代,宋曉明選擇「空白」說話。他的繪畫,彷彿故意留白,卻在觀者心中激起不安與追問:圖像之外,是什麼?他在這次展會的展出,亦與其在采泥畫廊同步展開的個展《空白敘事》呼應。他的問題不簡單,「視覺幻象的產生,是否揭示了人們對表象的偏執?」這是一個不求答案的問題,但卻像一根針,扎入每個觀看者的感官深處。宋曉明的作品,不靠強烈色彩與戲劇性構圖吸引注意,而是用疏離、克制與靜謐逼迫觀者重新思考,圖像之外,是否還有別的可能。在這場以理性與結構為核心的展覽中,陳承衛的作品如一抹微風。他以全新系列「生命之花」,將色彩柔化為情感的通道,用花卉意象捕捉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與生命流轉。這不是浪漫主義式的浮誇花園,而是一種內斂而深刻的靈性追尋。他的作品不是要讓人嘆美,而是讓人「沉靜」。在那柔和的色調背後,是他對親情、記憶與時間的凝視與書寫。
采泥藝術此次的佈展,像是一封寫給藝術愛好者的手寫信,在這個語音與AI生成文字橫行的時代,他們依然相信藝術家的手,還有話要說。四位藝術家,四種語言,共同構築出一場屬於台灣的藝術現場,也是一個呼應國際視野的思想場域。從抽象到具象、從劇場到靜物,從幾何到空白,這不僅是一場展覽,而是一場觀者內在世界的喚醒儀式。
2025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 | Booth A04
地點|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四樓
貴賓預展|5月8日(四)14:00–17:00
開幕夜|5月8日(四)17:00–20:00
公眾日|5月9日–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