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idart 20250522 160659628 copy

北市國TCO 國樂歌劇《我的媽媽欠栽培》巧妙融入臺語俚語與四句聯 呂雪鳳換了『老公』謝銘祐再登台 湯發凱「美聲難唱?台語更難」

北市國TCO 國樂歌劇《我的媽媽欠栽培》巧妙融入臺語俚語與四句聯 呂雪鳳換了『老公』謝銘祐再登台 湯發凱「美聲難唱?台語更難」

gridart 20250522 160659628 copy 2286x1714

gridart 20250522 160659628 copy

【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】當母親的歲月,被唱成一齣歌劇,會是什麼模樣?當臺灣南部的炊煙裊裊、鄉野巷弄的笑語淚痕,被搬上舞台,會有怎樣的共鳴?臺北市立國樂團重磅回歸的原創國樂歌劇《我的媽媽欠栽培》,就是這麼一部溫柔又銳利、鄉土卻不土味的作品。這部改編自《花甲男孩》原著作家楊富閔散文的舞台鉅作,即將於2025年5月23日至25日、6月7日至8日,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,再度掀起共鳴與感動的風潮。2019年首度登台便驚豔四座,《我的媽媽欠栽培》就像一罐鄰家醬油,看似尋常卻餘韻無窮。故事發生在南臺灣的偏鄉水尾里,一條即將開通的高速公路,攪亂了一群媽媽們的日常步調,也讓塵封的回憶與情感如洪水般潰堤。這些默默耕耘、不求掌聲的「萬能媽媽」,在米缸快空、菜價飛漲的日常中,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堅毅與智慧。劇情聚焦於一對母子守護家的記憶與土地的情感,也像一面鏡子,照見你我成長中的溫柔風景。

gridart 20250522 161019963 copy

這次全新升級的2.0版本,不僅劇情更緊湊,製作團隊也堪稱夢幻陣容。編劇兼導演游源鏗以詩意筆觸將庶民語言化為歌詞金句;導演鄭嘉音操刀舞台調度,將媽媽們的內心戲化為深刻情書;作曲家顏名秀則用音符書寫臺灣多元文化的共鳴交響,從歌仔戲到越南流行曲,再到臺語民謠與西洋美聲,堪稱「樂種大聯盟」。而最動人的,莫過於這三位主角的組合。飾演主角葉明珠的呂雪鳳,是戲曲界的靈魂人物,一出場就能讓觀眾肅然起敬;金曲獎提名大熱門謝銘祐則以渾厚臺語歌聲飾演父親楊錦鴻,唱進我們記憶中的父輩模樣;西洋美聲歌手湯發凱則扮演兒子阿家,宛如唱進母親心坎裡的告白。三人背景迥異,卻在此交會成一道跨文化、跨世代的音樂風景線。游源鏗說,這齣戲不是只有在寫楊富閔的媽媽,更是寫你媽媽、我媽媽、全臺灣媽媽的縮影。全劇詞句皆押韻,巧妙融入臺語俚語與四句聯,讓人一邊聽、一邊會心微笑。而那布偶的出現,更像是記憶裡那個不肯走遠的童年夢,穿梭於現實與幻境之間,恰如我們與母親的關係,時而近,時而遠,卻永不斷線。

gridart 20250522 160822861 copy

呂雪鳳表示,「這一次,我們的戲劇再度回到北四國舞台,距離初演已六年光景。有人會說,這樣不就是換了『老公』再登台?別誤會,不是我這個人感情多變,也不是前一任有什麼錯,他只是太累了,正在還人生的債務清單,抽不出時間。這回我身邊換了一位新搭檔謝銘祐,膚色黝黑、精神抖擻,一看就知道是台南陽光曬出來的漢子,恰如其分地體現這齣戲的背景與精神。這場演出,不只是演技的交鋒,更是文化的對話。我們用西洋古典音樂的框架,裝進我們台灣自己的語言與情感。這不是單純的翻唱,更像是一次文化逆輸出:你們唱你們的歌,我們用我們的方式讓你們重新聽見它的靈魂。那個靈魂,是我們這塊土地的故事,是母親、是女性、是時代的縮影。台灣雖小,卻承載著無數女性默默奉獻的身影,而這部戲,正是為她們所唱。」「關於夫妻相處的哲學,我這一生只嫁過一次,離婚也早。失敗?也許。但我想我像是個愛情絕緣體,沒什麼人來點火,周圍都是冷氣。不過戲裡戲外,感情總是有些火花在的。我與新搭檔謝銘祐,戲裡是夫妻,戲外也常常一起練習、排戲、對詞,有時候我都笑說:「你別再帶你太太來了,我怕她吃醋。」但說到底,我們這些藝術工作者,只是把熱情都獻給了舞台與觀眾。湯發凱則是將西洋美聲唱腔揉進最難唱的台語歌中。他說:「中文難唱?台語更難!」這語言八音半,句句有情,音音見功。他能將台語與美聲結合,為台灣文化跨出一大步,誠然令人敬佩。

gridart 20250522 162036090 copy

導演鄭嘉音則形容這齣劇是一封獻給母親的情書,那些長年被隱藏在灶腳與背影裡的母愛,終於有了舞台,也終於說出那句最常被吞回去的:「媽,我愛妳。」觀眾離場時,可能帶著淚光,也可能哼著旋律,但肯定會想立刻打給媽媽,或者,默默煮碗她最愛的麵線湯。作曲家顏名秀提到,感謝北市國的創作自由,這齣戲的音樂不設限,音樂語言像是臺灣社會本身,多元、開放、勇敢融合。當北管遇上越南流行歌,當西洋歌劇與臺語小調並肩而唱,這不是文化的衝突,而是共舞。如此多樣的聲音,也讓演員們在舞台上自由呼吸,唱出屬於他們的真實。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表示,《我的媽媽欠栽培》不只是國樂歌劇,更是TCO劇院跨界實驗的代表作之一。自2017年開幕以來,TCO劇院持續探索音樂與戲劇的邊界,而這齣作品正是臺灣土地與文化的詩意凝結,觸碰民俗、探討社會議題,也最終回歸「人」的本質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演出恰逢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,屆時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親臨觀賞。如此富含臺灣味道的在地創作,將成為向世界展現我們文化底蘊與藝術能量的最佳代表。一場獻給媽媽的歌劇,一封寫給家鄉的情書,一首屬於臺灣的歌。5月與6月,《我的媽媽欠栽培》不只邀您進劇場,更邀您回家。

 

 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