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】當賽場的燈光逐漸熄滅,江宏傑沒有選擇隱退,反而轉身走入另一個戰場,一個看不見觀眾席、卻充滿急需與沉默的育幼院。從保育員的角色,到義賣會店長的責任,他以志工之名,親身介入安置家園的日常。這不僅是體驗,而是一次次與現實交手的過程。江宏傑公開表示,這樣的接觸讓他更加理解失依兒真正所需的,不只是庇護的屋簷,更是「持續型」的醫療支持。他指出:「從入住家園起,充分評估孩子發展狀況,把握0到6歲的黃金療育期,投入醫療支持,將能透過早期療育改變弱勢孩子因應未來的能力。」這番話不是空泛的理論,而是來自與孩子們共處後的真實體悟。

在台灣,每一天,都有孩子因家庭暴力、疏忽照顧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,被迫離開原生家庭。他們並不是選擇離開依靠,而是在極脆弱的年紀被動承擔生命的轉向。他們面對的不只是孤單,更是發展遲緩、心理受創或潛在的身心健康危機。這些風險若無及時介入,往往會像蔓延的裂縫,延續至成年甚至一生。身為父親,江宏傑對於孩子的生活作息、營養攝取與身體健康格外重視。他坦言,即便在最理想的照顧條件下,孩子仍可能因免疫力不足而生病。更何況是在育幼院中,那些尚未穩定、缺乏安全感的孩子,若又遭遇發展遲緩或特殊醫療需求,其背後所牽動的醫療經費與照護人力,絕非一兩個機構可以獨力承擔。
因此,他不只是以運動員的光環站台,而是用行動揭示問題的本質。他用親身的參與,把失依兒的需要從「邊緣聲音」轉化為公共議題。江宏傑強調,社會的力量若能及早介入,便能翻轉孩子的命運曲線,讓原本孤立的個體重新與世界接軌,甚至找到被愛與被理解的可能。這場由江宏傑代言的呼籲,不只是一次公益活動的聲量放大,更像是一則來自前線的報告: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之外,有一群孩子正等待被看見、被照顧。而他所揮出的每一拍,雖不再對應分數,卻真切回應著人心。這是一場沒有觀眾的比賽,卻需要全社會上場。
忠義基金會長期服務0-18歲失依兒少,並為國內少有收容0-3歲嬰兒之專業安置家園,長年以分齡家園安置教養,陪伴超過8,000位弱勢兒童或少年長大成人,並已幫助855位以上的孩子找到願意承諾照顧、愛護他們的收養家庭。園生醫療需求龐大,亟需各界支持。 ( EDN – 東方數位新聞- EastDigitalNews – www.eastdigitalnews.com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