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5 1p01

國立歷史博物館《臺灣蘭花百姿-臺北展》策展人李遠: 「展覽不只是蘭花的展演,更是『與自己的相遇』,不同時代的蘭花繪畫反映出歷史語境的情感。」

國立歷史博物館《臺灣蘭花百姿-臺北展》策展人李遠: 「展覽不只是蘭花的展演,更是『與自己的相遇』,不同時代的蘭花繪畫反映出歷史語境的情感。」

a5 1p01

a5 1p01

【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】蘭花,一向為東方文化中「君子之氣」的象徵。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重新開館之際,一場橫跨山林與城市、自然與人文、臺灣與日本的對話正悄然展開。《臺灣蘭花百姿-臺北展》不僅是史博館首次重啟後的國際策展計畫,更是一場橫越百年的知識、記憶與美學的交織之旅。此次展覽與日本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共同策劃,從科學標本到繪畫手稿,展出超過兩百件文物,彷彿為臺灣原生蘭花寫下一部文化生態誌。從日治時期的蘭花採集、命名與圖譜建立,到當代藝術家筆下的蘭影意象,觀者不僅能看見植物學的系統化研究過程,更能細讀不同歷史時空中,蘭花所承載的文化情感與認同變遷。
a5 3pp00
展覽以五大主題區域,鋪陳出蘭花在自然科學與藝術之間的悠長旅程。其中,日本學者如渡部鍬太郎、高屋肖哲、山田壽雄等於明治至昭和年間所繪的蘭花植物畫首次在臺曝光,成為臺灣植物學研究早期圖像的珍貴見證。而臺灣植物畫第一人王仁禮與當代畫家中島睦子的手稿,亦呈現出植物繪畫在科學精準與藝術情感之間的拉鋸與融合。展覽現場,也特別展出溥心畬、張大千、陳進、席德進等重量級藝術家筆下各具風格的蘭花之作,從傳統文人畫的寫意淡雅,到融合嶺南畫派與海派筆觸的現代語彙,蘭花的身姿在畫布上不斷蛻變,成為文化語境中耐人尋味的隱喻。

策展人李遠指出,展覽不只是蘭花的展演,更是「與自己的相遇」。他回憶兒時在父親指導下練畫蘭花,大學時又主修生物、採集標本,這場展覽彷彿是一場自我與過去的重逢。他亦提及,不同時代的蘭花繪畫反映出歷史語境的情感:如日治時期描繪有根的蘭花,象徵親子連結;戰後的失根蘭花,則傳達出對於流離與失國的抒懷。展覽另一大亮點,是山田壽雄2023年捐贈給東京大學的重要畫作,包括標示「臺灣產」的報歲蘭與蝴蝶蘭,這些栽培紀錄為園藝與殖民植物史提供珍貴文獻。日方策展人寺田鮎美更以「金蘭之誼」形容臺日合作的深厚情誼,而東京大學館長西秋良宏也強調,臺北展的規模遠超東京首展,內容之豐,足以構成跨學科研究的典範。《臺灣蘭花百姿-臺北展》不僅是一場展覽,它是一座由植物、記憶與文化編織的時間之園。從山林之中盛開的野蘭,到畫布上躍然的筆觸,它讓觀眾重新凝視這座島嶼,如何以一株蘭花,生出千百種與世界的相遇可能。展期自即日起至9月7日,於史博館展出。  ( EDN – 東方數位新聞- EastDigitalNews –  www.eastdigitalnews.com  )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