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ridart 20250718 172025698 copy

由「貓狗超越新生兒統計數字,看見一場人類文明的溫柔前瞻發想。」台灣有機會首創「全球寵物經濟論壇」這是最溫柔卻最強勢的生命共識發想,進而再造第一個「世界寵物文創博覽會」及「全球寵物文創中心」

由「貓狗超越新生兒統計數字,看見一場人類文明的溫柔前瞻發想。」台灣有機會首創「全球寵物經濟論壇」這是最溫柔卻最強勢的生命共識發想,進而再造第一個「世界寵物文創博覽會」及「全球寵物文創中心」

gridart 20250718 172025698 copy 2015x1511
gridart 20250718 172025698 copy
【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】這是一個讓人笑著流淚的社會現場:統計數字冷冷一行,2024年,台灣新生兒不滿13萬,而家中有毛、心中有愛的犬貓數,卻突破295萬。這些披毛皮的「新住民」,不僅住進我們的家,還悄悄改寫了「家庭」的定義與功能。他們不需簽證,不懂台語,不進選舉公報,卻擁有晶片與戶口,叫聲一響,全家臣服。這不是寵物的勝利,而是人類情感結構的投降。台灣社會早已默許:下一波新住民,是貓星人與狗孩子。他們無國籍,但有身份;無語言,卻最懂你。毛孩,不只是陪伴,而是某種投射,把人類對家庭的渴望、對責任的承擔、對無條件愛的憧憬,全投射在一個不會質疑你、不會背叛你的生命體上。牠們,不會離婚、出軌或提分手。最多,只是老去。
.
萬達寵物食品,成為毛孩家庭的「生活命脈」,更啟動與統一入股與冷鏈物流策略合作的全新想像。在這個「非人類成為家庭主體」的時代,未來零售產業的核心客群,或許不是嬰幼兒家庭,而是一隻隻擁有名字、生日、保險與戶口的貓與狗。當毛孩餐點可以透過便利商店冷鏈精準送達,這不只是一筆生意,更是通路體系悄然改寫未來生活邊界的動作。
gridart 20250718 172148736 copy
毛孩,已悄悄成為心理學上的「第二人生」,一種對失能家庭、無緣子女、失落婚姻的溫柔替代與救贖。在台灣,未來變得太過不可預測,育兒成本高得令人卻步,社會支持如空氣般稀薄,甚至連租屋條款都明言:「不可養小孩」。在這樣一套看似中立,實則排除未來世代的制度設計下,台灣下一代的家庭想像,或許真的只剩那群毛茸茸的新住民。牠們沒有姓氏,卻被疼愛如子女;不會說話,卻被理解如伴侶。而這樣的需求轉向,也將成為零售、生鮮、保險、照護與物流體系重新布局的隱性力量。一場非人類主導的「寵物經濟學」,正悄然改寫我們對家庭、消費與文明未來的定義。
.
寵物,是全球唯一不會引發文化衝突的跨界情感資產;也是人類文明共同的情緒避風港。與其說它是一門經濟學,不如說它是一種重新學會「溫柔治理」的文明課題,如何在情感失語、孤獨擴散的當代社會中,用無語的陪伴修補斷裂的信任,用一隻會撒嬌的生命,完成一次無聲卻有力的國際理解。而全球「寵物經濟學」正在悄悄崛起,從韓國的寵物K-Beauty、到日本的寵物長照設施、再到美國的寵物心理諮商與保險制度,無不顯示出:一場無需通過聯合國決議、也無需翻譯官參與的「毛孩外交」,已在地球的城市與城市之間悄然展開。一個國家若能輸出寵物品牌、飼養文化、甚至寵物哲學,那比任何電影、音樂或文學來得更貼近人心。畢竟,當貓狗睡在同張床上、吃著同款罐頭、穿著同品牌衣服的那一刻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也就不再那麼遙遠。
.
當一個社會的新生兒人數少於貓狗,這絕不是寵物的勝利,也不是人類的退敗,而是一場靜默無聲的「文明轉向」。我們太習慣用GDP來衡量成長,將外交簡化為地緣競逐,卻遺忘了,真正決定一個文明能否前行的,從來不是對抗與擴張,而是照顧、共生,以及無條件的陪伴能力。而今,在這場看似微不足道、實則深刻的社會轉型中,貓與狗,這群跨越語言、種族與政治邊界的非語言夥伴,悄然成為文明之間最堅實的情感橋梁。牠們無需說話,卻療癒孤獨;無需身份,卻被視為家人。牠們不只是個體情感的投射,更是社會結構的回音。我們對牠們的照顧,不僅是一種溫柔的責任,更是一種潛意識中對人類未來關係的實驗。因此,這不只是現象,而是一場值得正視與思索的文明信號。牠們既無國界,也無語言,卻以依附與陪伴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情感交集。既然這樣的轉變正悄悄在世界各地同步上演,不如將它變成一次全球對話的起點,一場以寵物為主角的軟性交流革命。
gridart 20250718 172304215 copy
台灣有機會首創,以「全球寵物經濟論壇」為經度,以「世界寵物文創博覽會」為緯度,引起全球超越生命的關注,進而彼此交流,進而建立「全球寵物文創中心」(Global Pet Creative Hub)品牌主張,藉寵物議題與世界各國共鳴連結。
.
「世界寵物經濟論壇」(World Pet Economy Forum GPEF)將首度提出:以寵物為核心的軟性經濟模式,其實就是一種對生命尊重的新型社會設計思維。這不只是動物保護的延伸,而是從心理照護、長照政策、物流創新、文創產業、乃至國際關係全面鋪展的多維議題場域。台灣,可以是這場論述的發起地,因為我們有最少的新生兒,最多的貓狗,最明顯的情感空窗,也最迫切的家庭解構挑戰。從這個生命統計的交叉口,我們更有資格、更有責任發聲:未來的世界,不只需要經濟增長的數字,更需要「誰在被愛、如何被愛」的制度保障與文化溫度。
.
而「世界寵物文創博覽會」(World Pet Creative Expo WPCE)全球第一個以「人與非人共居文化」為策展主題的大型文創展會,呈現陪伴的設計力、療癒的想像力,以及文明對「非語言生命」的創意回應。將是這個概念實體化的第一步。不是狗狗走秀,不是貓貓寫真,而是探討人與動物如何共構未來生活的文創場域。讓產品不只是商品,而是「情感照護」的文化載體;讓藝術不只是表現,而是對生命相依的敬意。
.
「全球寵物文創中心」(Global Pet Creative Hub GPC)主張:「以寵物為起點,與世界文明對話;在溫柔之中,看見未來。」當寵物成為人類情感共同體,我們也開始練習一種跨越語言、國界與物種的生活方式。這不僅是一場動物倫理的革命,更是一場文明想像的更新。超越種族、擁抱差異,在尊重生命的底色之上,建構一種可被共感的未來世界觀。「牠們如何被對待,我們就成了怎樣的文明。」GPC倡議:從飼養文化到城市治理,讓人與動物共好的價值成為新世界語言。以寵物為起點,與世界文明對話。這不只是一場關於「寵物」的行動,而是重新定義「文明」的可能。一個願意善待動物的社會及國家,也值得被全世界溫柔對待。這是一次引爆全球共識的原點,讓尊重生命,不再是訴求,而是行動的風格、政策的常態、文明的語法。「看見生命,回想自己。」因為當我們看見那些被稱作「寵物」的毛孩,或許也是我們重新學會,看見那個曾經願意相信愛、願意付出陪伴、願意為另一個生命負責的自己。
.
或許,我們並不是變得更孤單,而是開始用不同方式去愛;或許,這不是社會的崩解,而是情感結構的重組。當我們願意為一隻不會說話、無法投票、不能繼承財產的生命投入金錢、時間與情感,這正意味著:文明的價值核心,正在悄悄從競爭與產出,轉向照顧與陪伴。「世界寵物經濟論壇」、「世界寵物文創博覽會」及「全球寵物文明中心」,不只是展覽與交流場域,而是一次重新定義『未來生活』的文化提案。我們所談的,不只是寵物,而是所有「被依賴、被理解、被照顧」的關係類型;我們所描繪的,不只是商機,而是新世代文明選擇的輪廓。而台灣,因為同時擁有極端的少子社會與極高的寵物依存密度,正站在這場全球思辨的交叉點上,有資格,也有責任,成為未來文明語言的翻譯者與提出者。從這個起點開始,我們不只是餵養牠們,我們是透過牠們,看見人類還能成為怎樣的自己。寵物經濟,不只是產業的未來,更是文明的照見。
.
而文明的下一章,很可能不是寫給人類自己,而是寫給我們願意照顧的那一切生命,讓我們就從「寵物國際倡議書及宣言」開始。 ( EDN – 東方數位新聞- EastDigitalNews –  www.eastdigitalnews.com  )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