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 NeoFashionGo & 華人世界時報 應瑋漢 】家,這個字眼從來不只是「住」的地方。它是庇護,也是枷鎖;是安全的港灣,也是心靈的囚籠。綠光劇團今年重磅推出的經典劇作《八月,在我家》,如一面鏡子狠狠照出我們每個人隱藏於心底的家族矛盾與情感糾結。這場由十三位頂尖演員聯手演繹的家族大戲,讓人笑中帶淚,也讓觀眾在劇場裡,像參加一場無法抽身的家庭大聚會。這部劇的靈魂之一,是吳念真特別客串的父親角色。雖僅登場短短十餘分鐘,卻像一把鑰匙,揭開家族秘密的門鎖。導演兼其子吳定謙半開玩笑地稱其演出業餘,但這份「業餘」恰恰反映了角色本色,生活的複雜和無奈早已深植於吳念真的生命經驗。吳念真坦言:「家,是堡壘,也是牢獄。」而他那份豐富的同理心,正是創作的動力與重負,讓他在心裡扮演了劇中十多個角色,與每一個人的痛苦同呼吸。綠光劇團的年度重磅劇作《八月,在我家》再度引爆話題,宣告於台北國家戲劇院加開三場,成為今年下半年最受矚目的舞台盛事。
這齣由東尼獎與普立茲獎雙重肯定的經典劇作改編,揉合了家庭劇場與現代啟示錄的雙重意涵。台灣頂尖演員王琄、吳念真、姚坤君、顏嘉樂等十三位實力派共同呈現三代家族的破碎與對峙,笑鬧中帶著傷痕,讓觀眾彷彿置身於那場早已上演的家族風暴。這齣戲的「家」,既是避風的堡壘,也是逃不出的牢獄。吳念真特別客串出演父親角色,他本色演出的表現被兒子兼導演吳定謙笑稱業餘,然而這角色卻非他莫屬。吳定謙解釋,十一年前的演出還帶有刻意,但如今父親的生命經歷與悲觀視角,讓吳念真能夠完全自然地投入角色之中。吳念真透露,編寫劇本的過程中,他已在心中體會過每個角色的喜怒哀樂,這份同理心雖帶來創作的豐厚,但同時也如同一場心靈的考驗。
劇中最受矚目的王琄,以飽滿張力詮釋患有毒癮的母親角色。此角色與她私底下規律且陽光的生活截然不同,王琄坦言心理與身體都面臨極大挑戰。她透過模擬「剛醒來未清醒」的身體狀態,展現精神恍惚、腳步不穩、手部麻木等細節,精準建構角色形象。排練過程密集,王琄強調一分鐘的台詞至少需要一小時練習,對她來說這是沉重的藝術勞動。導演吳定謙回憶,曾有一次排練結束後,王琄因情緒沉重躲在角落趴地,讓在場所有人都深受震撼。王琄則認為,對角色的誠實是情感最純粹的源泉。至於下戲後如何回歸自我,她笑說喜歡逛超商散步,透過普通生活的細節提醒自己「我還是我」。《八月,在我家》不僅是舞台上的戲劇,更像是一面映照現實的鏡子,讓人看到家庭中隱藏的裂痕與暗湧。每個角色都是被家庭模式塑造的囚徒,彼此懷抱怨恨卻無處釋放,這些深埋心底的情感終於在爭吵與衝突中爆發。
此次《八月,在我家》巡迴台北、高雄、台南與台中,從2025年9月5日開演至2026年1月10日,將這場家族風暴與愛的習題搬上全台各大劇場。十三位演員在舞台上無懈可擊的唇槍舌戰,比八點檔更勝一籌,展現劇場特有的張力與真實感,邀請觀眾不僅「看戲」,更身歷其境,成為那場家庭戲劇的共同見證者。《八月,在我家》不是簡單的家庭劇,它是一面放大鏡,揭示那一層層疊加的愛與怨、秘密與疏離,甚至是不可言說的恐懼與無奈。家,這個存在於日常卻又難以逃脫的空間,帶給每個人的是矛盾的情感,也塑造了人生的底色。吳念真說得好:同理心越深的人,內心的掙扎越複雜,然而正是這樣的疑惑,成就了持續探尋與創造的動力。這齣戲不只是演員的表演盛宴,更是現代人心靈的投射。當台詞與情感相互交織,舞台上的爭吵不再只是劇情,而是那隱藏在我們生活裡的真實旋律。綠光劇團以幽默而優雅的筆觸,將家族的荒誕與哀愁呈現在眼前,讓人笑著哭,哭著思索。
在這個堡壘與牢獄交錯的家裡,
我們都在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出口。
.
( EDN – 東方數位新聞- EastDigitalNews – www.eastdigitalnews.com )